打擊樂十重奏《十方》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6年10月10日,國家音樂廳, 十方樂集
本曲是受十方樂集為慶祝十週年委託創作 ,並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本曲的樂器排位是根據中國古代河圖來設計。河圖從一至十分為五十五點,而一六在北、二七在南、三八在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以奇數表示陽,偶數表示陰,則有陰陽之別。而四方及中央,每方所配之數,皆一陰一陽,因為陰陽配合,於是事物乃產生無窮之變化。本曲以55個鼓來演奏,一、三、七、九為一方,屬人工合成皮革類,其數二十;二、四、六、八為另一方,屬動物皮革類,其數二十;中十、五為一圓,其中十為動物皮革類,五為人工合成皮革類,共計五十五數。 55個鼓構成外方而內圓的圖像。然而五數方布在中,圓中藏方,方中藏圓,呈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本曲的二個核心節奏型,是由電腦輔助 計算節奏篩(sieve)產生,在樂曲一開始交由西洋大鼓與二個中國大鼓呈現:節奏一:{4@0 | 6@0}&{11@0 | 13@5 | 17@7};
節奏二:{3@1 | 5@1 | 7@1}&{9@7 | 10@5 | 15@4}
其他節奏則由馬可夫隨機組合方式與隨機廻環方式構成。全曲的基本架構是以作曲家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ICCS)來建立,共有64個段落, 每段落有六小節,象徵陰陽相交時的64個階段。十個節奏型各自用自己的方法發展,並配合演奏家的行動路線變化,與音色的對比,加強各聲部的獨立效果。
爵士鼓協奏曲《機靈的新來客》給爵士鼓、鋼琴、電低音吉他與薩克斯風重奏 團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5年12月8日,台北市喜來登大飯店,和諧薩克斯風重奏 團
一個月前我們家領養了一只可愛二個月大的黑色臺灣土狗”黑皮”,她的英文名叫"Happy"。這位聰明伶俐的新來客的確帶給我們家不少歡樂。《 機靈的新來客》是受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委託創作並完成於2005年11月台北。 全曲分三大段落,主要旋律的靈感是來自"Happy"可愛的表情與動作,在第一段落中,主要旋律先用爵士化的處理,第二段落為展現爵士鼓獨奏的過門,最後以輕快活潑拉丁風格的第三段落結束全曲。
Africhina 給非洲樂舞與打擊樂六重奏試聽檔
世界首演:2005年5月22日,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哈蘭比非洲樂舞團,台北國家戲劇院
Africhina 共有九個段落,樂曲由莊嚴徐緩的東方鼓樂開始,這段序奏雖然是東方風格,但節拍與節奏則是取材自非洲迦納Gahu音樂中鐡鈴的3+4+4+2+3節奏結構。 其後三個段落皆是非洲樂舞的呈現,先是非洲鼓與非洲木琴的獨奏,緊接著非洲樂舞團的樂與舞的演出。 之後三個段落是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擔綱演出,第一段是木琴合奏,扮演從非洲樂舞過渡到中國打擊樂的橋樑角色,第二段是展現中國傳統京劇打擊樂的特色,第三段是高亢的東方鼓樂。 全曲最後二個段落是中非二團的合奏,首先是二團相遇時互相問答”請安”的鼓樂,終曲是結合中非鼓樂精華的大合奏。
《近日點》給薩克斯風四重奏與打擊樂四重奏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5年5月14 日,台北市 新舞台,台北打擊樂團與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
《近日點》是指行星軌道中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點。本曲是受 台北打擊樂團委託創作並完成於2005年4月台北,全長約11分鐘 。作曲家利用電腦輔助,把各節奏動機加以有組織的重組與發展,同時又把各節奏的樹狀結構(rhythmic tree)加以旋轉重組而產生原節奏的變體。 和聲則以泛音原理與振幅調制(Amplitude Modulation)產生。全曲的基本架構是以打擊樂與薩克斯風二條曲線交織而成,而其相會點正是全曲最高潮也是暗示出標題《近日點》的意義。
打擊樂六重奏《吸積盤》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4年5月23 日, 國家音樂廳, 十方樂集
本曲是受十方樂集委託創作並完成於2004年4月大阪, 是受黑洞的吸積盤啟發而創作的作品。全長約13分鐘,作曲家首次利用電腦輔助,以正弦(sine) 曲線變形的手法把各節奏動機加以扭曲,同時又把各節奏動機根據正弦數學公式加以有機的重組與衍生。全曲的基本架構是以作曲家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ICCS)來建立,64卦的順序與卦象變化決定樂曲的 段落與樂器的選用。乾動機 是延續的音響;坤動機是規則的點狀節奏。全曲共有64個段落,象徵陰陽相交時的64個階段,六位打擊樂手象徵卦象中的六爻,其樂器的變換則由64卦的卦形變換來支配 ,而樂曲末段六位打擊樂手的演奏隊形是模擬黑洞旋轉的型態而設計。
打擊樂六重奏《第七號鼓樂》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3年4月27 日, 高雄至德堂, 朱宗慶打擊樂團
本曲是受擊樂文教基金會所邀並完成於2003年三月,是延續《第五號鼓樂》的創作手法與風格的作品。全長約11分鐘,作曲家以融合現代西方音樂複雜的節奏與東方簡樸的鼓點與旋律為主要創作動機。創作方法則採用作曲家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ICCS),64卦的順序與卦象變化決定樂曲的節拍與樂器的選用。乾動機 是不規則節奏;坤動機是規則的節奏。中段出現的迦納鼓樂節奏與金屬聲音,是陰陽相交時的副產物。全曲共有64個段落,每段落六小節,象徵陰陽相交時的64個階段,六位打擊樂手象徵卦象中的六爻,其節奏與樂器的變換則由64卦的卦形變換來支配。
打擊樂六重奏《第六號鼓樂》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2002年1 0月12 日, 台北市新舞臺, 台北打擊樂團
本曲是受台北打擊樂團所邀,創作於2002年五月,是延續《第五號鼓樂》的創作手法與風格的作品。全長約13分鐘,作曲家以融合現代西方音樂複雜的節奏與東方簡樸的鼓點與旋律為主要創作動機。創作方法則採用作曲家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ICCS),64卦的順序與卦象變化決定樂曲的節拍與樂器的選用。乾動機包括不規則節奏與木質聲音;坤動機主要是規則的持續節奏。中段出現的鍵盤樂器的調性樂段與原住民風格的合唱,是陰陽相交時的副產物。全曲共有64個段落,每段落六小節,象徵陰陽相交時的64個階段,六位打擊樂手象徵卦象中的六爻,其節奏與樂器的變換則由64卦的卦形變換來支配。
木琴二重奏《三樂章》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midi demo)
本曲是受擊樂文教基金會所邀並完成於2002年二月,是為木琴名家Leigh Howard Stevens 與吳欣怡二重奏而作。全長約11分鐘,三樂章分別為一、《民謠》,旋律素材選自中國潑水節中的經常被唱的民謠;節奏輕快活潑;二、《對唱與合唱》,像一首在月光下互訴心聲時演唱的情歌,節拍自由;三、《舞曲與觸技曲》節奏緊湊,氣氛熱烈,在沸騰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高漸中結朿全曲。此曲需要二台4-1/2八度的木琴演奏。
弦樂四重奏與打擊樂獨奏《哀郢》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2002年7月4 日, 香港電台第四台(現場直播),香港演藝弦樂四重奏與吳珮菁
本曲是受香港演藝弦樂四重奏所邀,創作於2002年五月,長度約20分鐘,打擊樂是獨奏的角色。全曲分二個樂章,第一樂章弦樂四重奏大部份用非傳統演奏方法演奏噪音,打擊樂則以木類與金屬樂器為主。第二樂章弦樂四重奏改用傳統演奏方法演奏,打擊樂則加入皮革類樂器。
薩克司風四重奏《歌謠II》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2001年6月1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
本曲是受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所邀,創作於2002年二月,長約5分鐘,選擇《蘭花花》、《西北雨》、《四季歌》三首民謠為素材而作 ,後來被收錄在音橋唱片公司出版的法國恩菲西斯薩克斯風四重奏專輯中,由恩菲西斯薩克斯風四重奏錄音演出。
薩克斯風八重奏《歡樂時光》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0年8月4 日, 薩克斯風夏令營, 台北薩克斯風重奏團
本曲是受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委託創作,完成作於2000年 6月,是為紀念史特拉溫斯基,並模仿其後古典樂派手法創作 ,後來被收錄在音橋唱片公司出版的法國恩菲西斯薩克斯風四重奏專輯中,由恩菲西斯薩克斯風四重奏與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合作錄製。
弦樂四重奏《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7年6 月15 日, 台北市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音樂作品與宇宙一樣,是一個有一定秩序的和諧整體系統。「美」存在於天地萬物陰陽變化的規律裡面,非萬物本身。因此,一部偉大的音樂作品應是一個呈現出陰陽變化規律的小宇宙。在這意念引導下,並以西方音集理論及線性延伸理論為基礎,我在1995 年創立了《周易樂法》。此曲是按《周易樂法》創作的作品,全曲由64個段落組成,整部作品表現二個乾音集 3-3 (014)、4-9(0167)與二個坤音集3-7 (025)、4-23 (0257) 的相交過程。乾坤音集有時並存,有時互相排斥,有時互相結合為新元素,其相交過程細節則以我對《易經。序卦傳》有關64 卦次序的解釋來支配。
《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有兩版本,一為小型室內樂團版,一為弦樂四重奏版,前者完成於1997年三月,後者於1997年五月。作品標題取材自宋朝詩人蘇軾的《赤璧懷古》。雖然作品名字具有標題性,而且音樂中用經常出現微分音滑音、泛音滑音與波浪性動機,此作品主要是表達詩人的感受,並以全詩的最後一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為表達重點。
《極光》為單簧管與室小型樂團而作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9年12 月6 日, 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台北人室內樂團
由台北人室內樂團委託創作,此曲完成於1999年11月。《極光》是單樂章樂曲,以自由的A-B-A三段體創作。單簧管是獨奏樂器,伴奏的樂團則由一把中音長笛,一把低音管,一把小號,一把法國號,一把長號,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與一把低音提琴組成。在第一段落中,作曲家運用極多單簧管與樂團新穎的音色,並以單簧管的裝飾樂段結朿此段落。第二段落充滿活力與生氣,同音反覆音型與機械節奏為此段落的主要特徵。第三段落以單簧管與樂團的緊張對話開始並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冥想氣氛中結朿全曲。此曲是獻給921大地震的受難者。
打擊樂六重奏《雷霆所言》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9年6 月12 日, 台北市新舞臺, 岡田知之打擊樂團
《荒原》是英國作家艾略特(T.S. Eliot) 的詩。1998年,我以《荒原》的第三段《火誡》,完成一首寫給三位打擊樂手的音樂劇場作品 ; 隔年我又以 《荒原》 的第四段《水觴》,完成一首寫給木琴獨奏與三位打擊樂手的作品。
《雷霆所言》是 《荒原》 的第五段,也是全詩的最後一段。如原詩一樣,音樂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交織著三個主題 : 基督的受難(由皮革與摩擦聲代表)、危險教堂(由金屬聲代表)、東歐的衰微(由木質與搖滾聲代表)。第二部份是雷神的訓誡,主要由皮革類樂器演奏。本曲是受擊樂文教基金會所邀,為1999國際打擊樂音樂節而作。
打擊樂六重奏《第五號鼓樂》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2000年1 月22 日, 台北市新舞臺, 躍動打擊樂團
本曲是受擊樂文教基金會所邀,創作於2000年一月,為慶祝躍動打擊樂團成立一週年而作。全長約15分鐘,是融合非洲加納鼓樂與中國農村節慶鑼鼓的作品。創作方法採用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ICCS),64卦的順序與卦象變化決定樂曲的節拍與樂器的選用。乾動機有二:無固定音高樂器、動物鼓皮聲音;坤動機也有二:固定音高樂器、塑膠鼓皮聲音,中段的新元素為人聲與木類打擊樂器,是陰陽相交時的副產物。全曲共有64個段落,象徵陰陽相交時的64個階段,六位打擊樂手象徵卦象中的六爻,其節奏與樂器的變換則由64卦的卦形變換來支配。
《腓勒巴斯海底之旅》為木琴獨奏與三位打擊樂手而作未有錄音
未曾公開演出
《荒原》是英國作家艾略特(T.S. Eliot) 的詩。1998年,我以《荒原》的第三段《火誡》,完成一首寫給三位打擊樂手的音樂劇場作品 ; 隔年我又以 《荒原》 的第四段《水觴》,完成一首寫給木琴獨奏與三位打擊樂手的作品《腓勒巴斯海底之旅》。
《兵車行》為木琴獨奏與七位打擊樂手而作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87年6 月26 日,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香港打擊樂團, 木琴獨奏: 鍾耀光, 指揮: 葉詠詩
此曲榮獲1986年第13屆美國打擊樂協會舉辦的國際打擊樂作曲比賽冠軍。美國打擊樂家、樂評家理奇.何利評為「適合高層次樂團演奏,全曲充滿音樂與活力,是一首令人振舊的重要作品。」《兵車行》 是一首木琴獨奏,由七位打擊樂手協奏的三樂章作品。雖然曲式結構和配器與傳統協奏曲不同,但規模與構思則與傳統無異。創作靈感是來自杜甫的同名長詩,作曲家並擷取詩句,作為三個樂章的標題名稱。第一樂章《車轔轔.馬蕭蕭》,配器集中在木質和金屬的打擊樂器上,營造出一幅將士出征的感人場面。數段木琴獨奏刻劃出詩人杜甫的悲痛情懷。第二樂章《邊庭流血成海水》則以皮革類打擊樂器為主。用各種鼓來伴奏並配上木琴的快速16分音符音樂,刻劃出萬馬奔騰的戰爭場面。第三樂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開始沒有獨奏,以打擊樂團用金屬鍵盤類樂器擊打出悲哀淒慘的氣氛。此後,樂章用方格記譜法,每格一秒,每格內註明演奏家所用的樂器件,但獨奏則用傳統記譜法; 因此,既有即興也有「秩序」 的效果,使樂曲型態能表現出敲擊樂曲中較少出現的平和深邃意境。美國首演 : 1988年4月11日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院
新英格蘭音樂院打擊樂團,木琴獨奏: 鍾耀光
歐洲首演: 1991年5 月27 日,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布拉格打擊樂團 ,木琴獨奏 : Amy Barber
打擊樂六重奏《第一號鼓樂》(2000年修改版)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87年6 月26 日,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香港打擊樂團, 指揮: 葉詠詩
本是一首九人的敲擊樂合奏曲,2000年出版時修改為六人合奏曲。演奏者在樂曲裡只用各式各樣的鼓演奏,故稱為「鼓樂」。作曲者採用這種配器手法,主要是發揮鼓的多元化音色,以及鼓與鼓之間的親和性和獨立性。樂曲引子是一段不規則和凌亂的節奏,隨看的就是節奏規則的鼓樂樂段。最初用「重音遷移法」,把樂曲帶到自由節奏的領域中,接看高音鼓不斷反覆著五加七拍子的節奏,使合奏的規律和節拍重歸一致。強勁有力的大鼓加入後,漸漸把樂曲推到高潮,這時演奏者齊奏一個21/16拍子的印度節奏型和它的15/16拍子的倒影節奏,其後「秩序和凌亂」這兩個極端之間矛盾再度出現,但樂曲終於以一致的規律和節拍結東。
《歌謠I》為十二把大提琴而作試聽檔
世界首演: 1998年6 月27 日, 台北市新舞臺,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為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以青海民謠《四季歌》為素材改編的作品。
打擊樂九重奏《節慶》
試聽檔
世界首演: 1987年6 月26 日,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香港打擊樂團, 指揮: 葉詠詩
《節慶》為九位打擊樂手而作,樂曲的主題是取材自聶耳的《金蛇狂舞》。「金蛇狂舞」是以民族樂隊演奏的版本流行於世,早是家傳戶曉的樂曲。《節慶》可分為四個不中斷的段落:第一段落是莊嚴的序奏,我抽取了「金蛇狂舞」曲調數個特出的動機加以發展,並從印尼「嘉美蘭」(Gamelan Ensemble) 中取得靈感,盡量應用編鑼、木琴、管鐘、和鐘片琴,意圖模仿「嘉美蘭」的音色。第二段落是徐緩的祭典音樂,先由木琴演奏的五聲音階祭典旋律,後來不斷以「卡農」的手法疊置成十多個聲部的大合奏。第三段落是激烈的祭典舞,木琴和鼓佔重要的地位。樂段由七拍子開始,過渡到四拍子後,接看是一段木琴和定音鼓的二重奏。之後,錯綜複雜的擊鼓節奏,把樂曲推到高潮。緊接著主要由中國打擊樂器演奏的第四段落,高音木琴奏出完整的「金蛇狂舞」曲調,節奏則選取自傳統的中國鑼鼓點,並按一定的結構佈局聯綴而成。《節慶》己於1998年由著名維也納Johann Kliment 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十方樂集委託,再度改編為六重奏版本。
《火誡》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8年3 月31 日,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打擊樂團《火誡》是於1998年一月在臺北完成。文字取材自艾略特(T.S. Eliot, 1888--1965)著名長詩The Waste Land 《荒原》的第三段”The Fire Sermon”《火誡》。《荒原》這主題意指乾旱焦裂,貧瘠荒蕪的土地,這意象暗指現代人乾旱的靈魂與垂死的現代文明。詩到了後段,艾略特給予人類答案:只有為人受難死後又復活的基督才能拯救這個敗壞的現代社會。結合東西方的宗教的代表:佛與聖奧古斯丁對「火」的比喻,呼籲人類拋棄一切屬情慾的事物。音樂末段選用原詩的最具代表性的二句: “Burning, burning, burning” 及”O Lord Thou pluckest me out”,以配合艾略特創作這首詩的原旨。前一句是取材自佛經中「萬物皆燃燒…」,後句摘自聖經舊約阿摩司書四章11節。《火誡》音樂分三大段落,人聲在此曲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我選出《火誡》最富隱諭性的字彙作為各段落的主要文字內容 (粗黑部份):
第一段落
The river's tent is broken; ...By the waters of Leman I sat down and wept...While I was fishing in the dull canal...
第二段落
Twit twit twit
Jug Jug Jug Jug Jug
Weilala leiaWallala leiala
第三段落
Burning burning burning burning...O Lord Thou pluckest me out...
其中Twit 與Jug 是夜鶯的歌聲,是艾略特取材自奧維德 (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Philomela 被Tereus王強姦後化作夜鶯悲鳴的故事;暗指現代社會的道德淪亡,並與後來摘自華格納《諸神的黃昏》第三幕裡萊茵河三少女唱出Weilala,leia的純潔歌聲成強烈對比。
樂曲一開始就顯示出艾略特原詩的宗教意味,第一段落以佛教打擊樂器(如法鼓、佛典用的銅鈸與指鈸)為主,三位打擊樂手表情嚴肅地坐在舞台的前端,利用泛音唱法,模仿佛侶吟唱,吟唱內容由原詩富隱諭性的字彙的音節重新組合而成。原詩的「字彙」在裡己失去「字彙」原來的該有的功能和意義,現在變為表達音樂內容的音響而己。例如第四頁第一打擊樂手的詞,事實上是由 "river","tent"與 "broken"這三個英文字的音節重新拼湊而成。
第二段落由三位打擊樂手移動位置到舞台的後端的段落開始。全段以木類打擊樂器為主,而且是唯一有固定音高的段落,三位打擊樂手模仿夜鶯的歌聲及做出無意義的動作,表示一次大戰後歐洲社會的道德淪亡,人類失去自我,生活失去方向。第11頁第一打擊樂手唸的詞也是來自原詩,是艾略特對現代社會道德淪亡所作的隱喻或描述中較有代表性的句子。
第三段落從三位打擊樂手口唸鼓樂音節開始,全段以皮革類打擊樂器為主,節奏性強,採用韓國「四物遊」(Samulnori)激烈的鼓樂節奏,加上打擊樂手的叫喊 "Burning, burning, burning, burning...,O Lord Thou pluckest me out..",意圖傳達艾略特詩中所宣揚「靠宗教燃燒自我可重生得勝」的信息。